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很多时候,一个行业越是艰难,就越是乱象横生,越有人浑水摸鱼。
现在的建陶行业正是如此,比如一些不良陶企通过合同诈骗的手段欺骗瓷砖经销商。中国陶瓷网5月中旬发布的《小心广东这两家骗子陶企!多位经销商被骗合计超100万》一文,就是对这种诈骗现象的生动写照。不过,文章反映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同类现象虽未见诸正规媒体,却经常发生在瓷砖经销商身边。
近日,一位瓷砖经销商在某书上两次发布内容一样的帖子,以文字+图片的形式简要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内容如下:
做瓷砖生意的老板们看一下,第一张图片是当时给的报价表,用价格吸引我们打款10万元签代理合同,到了第一车货之后就坐地起价,直接就是按照第二张图片价格计算。他们不是欺诈是什么?我要一直发到这种皮包公司倒闭为止。
其遭遇引来了很多网友围观,大家纷纷留言评论,直戳心窝。部分评论如下:
——想不到2025年还有人上当受骗。
——750×1500mm通体砖18元/片?他报的是他厂里的生产成本价吧,本来就是便宜没好货,这么便宜不骗你骗谁?”
——活该!自己做瓷砖的,出厂价是多少,就算不知道最低价,还能不知道大概价格吗?贪图便宜被骗,你好可怜啊,想想瞬间感觉你好可怜!”
——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啦!
顺便说一句,这家陶企名为“金**陶瓷”,位于广东肇庆。
同样是最近,另一位瓷砖经销商也在某书上发布了一个揭露金**陶瓷骗局的帖子,虽然引发的评论不多,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非常清楚。内容如下:
本人于2024年3月从网上看到该公司的宣传,亲自到其销售处,谈购买工地用瓷砖。该公司毛某、林某虚假承诺,一次性付100万元,可得出厂价格373万元的产品,并在办公室手写计算了100万元可购买该公司产品的折算价格(该手写纸原件我已带回,可作笔迹鉴定),同时承诺负担运费的一半。当我要求签定买卖合同时,毛某林某再三解释,由于当地协会不允许低价倾销,合同须按代理签,但不影响谈好的价格和发货,只是应付协会。我当时怀疑上当了,就返回了赤峰,回来后,毛某林某每天打电话,当时我工地急用瓷砖,于是我在微信里三次提出100万元发373万元的货,并要求毛在微信里确认后再签代理合同,毛最后在微信里确认了我提出的条件,于是我才签了代理合同。我为了防止对方不讲诚信,在打款时特意注明是货款。
对方收到货款后,只发了按约定价格不足30万元的货后就停止发货,我联系林某毛某,都说自己说了不算,得跟公司人联系,和公司人联系说得按代理合同执行,要取消合同也行,得按他们说的价格重新计算。
之后我又多次联系毛某林某都不予解决。
与一些瓷砖经销商被骗是因为没有仔细看合同就轻信骗子不同的是,这位瓷砖经销商其实还是比较有警觉心的,也曾怀疑可能会上当。只是骗子给出的价格实在是太诱人了,加上骗子在微信里确认了其所提条件,所以最后他还是落入了骗子的圈套。在合同表面上完全合法的情况下,就算是他起诉骗子,也很难打赢官司。
在某书上仔细搜索,直指金**陶瓷骗局的帖子还有很多,有2025年、2024年发布甚至是更早时间发布的。由此可见,这家陶企的“行骗事业”持续了很久,一直被人喊打却又始终“屹立不倒”,简直是建陶行业乱象中的一朵奇葩。
那如何才能避开这种所谓陶企设下的骗局呢?远离它们!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骗子陶企都不是真正的陶企——没有自己的工厂,它们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正当获利、持续发展,而只是为了浑水摸鱼、趁乱牟利。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这类骗子陶企,与夸大自身优势以“忽悠”瓷砖经销商加盟的一般陶企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为骗而生,做的一锤子的“买卖”;后者一般来说很想长远发展,产品和价格可能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对瓷砖经销商的赋能能力跟不上。对于后者,有走近它们认真考察的必要;而对于前者,只需远离。
贪心就是最大的陷阱。当瓷砖的价格低得离谱的时候,骗局就已经开始了……
这话不仅适用于瓷砖经销商,同样适用于消费者。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