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广东砖”史上最难的关卡来了,目前有1家建陶企业挑战成功!

“广东砖”史上最难的关卡来了,目前有1家建陶企业挑战成功!

2024-10-12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刘思桃 阅读:2208
0 24

这几年,关于“广东砖”和“非广东砖”的争议从未消停过,尤其是在各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买砖就买广东砖”这个认知已经深入消费者的心智。

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市面上纯正的“广东砖”已经越来越少。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陶瓷砖产量19.99亿m²,仅占全国陶瓷砖产量29.7%。

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管控进一步加强,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和科技创新第一大省的广东首当其冲,“广东砖”迎来了史上最难的关卡。

 

 高能耗 

禁止新建陶瓷(非特种)项目

差别化电价促使企业关停退出

2025年未完成改造将全部淘汰

9月29日,江门市印发《江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修订)》,明确禁止新建、扩建水泥、平板玻璃、化学制浆、生皮制革以及国家规划外的钢铁、原油加工乙烯生产、造纸、除特种陶瓷以外的陶瓷、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

今年4月份,广东省2024年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发布,宣布将按照国家部署整合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以此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则要求,到2025年,陶瓷等重点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要超过30%,不能按期改造完毕达到基准水平的项目将被淘汰。目前,全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不足10%,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占比不超5%。

“陶业长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广东共有164家(有窑炉的)建筑陶瓷工厂,生产线共680条。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仍然在正常生产的生产线不足一半,有不少陶瓷企业已经长期停窑甚至破产清算,未来新投产的生产线只能是改造并盘活这一部分“僵尸”产能。

 

 高排放 

132家陶企纳入省碳排放管理

未清缴配额企业将受罚并公示

买碳配额或增上千万生产成本

今年8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广东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的公告,广东省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391家控排企业和单位(其中涉及陶卫企业132家),已足额完成配额清缴工作的有389家,另有2家企业未按时履行配额清缴义务。

针对未能按时清缴的有关企业,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随后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目前已全部完成配额清缴任务。据悉,如未按期改正,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将记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及本省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公布。

据悉,2023年度配额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陶瓷(建筑、卫生)企业免费配额比例为97%,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比例为6%。2023年度有偿配额计划发放50万吨,于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两期竞价发放。

关于陶瓷企业“买碳配额”一事,有行业人士算了一笔账目。碳配额以竞价发放,意味着放碳排放交易的价格将水涨船高,以200元/吨(欧美水平约300元人民币/吨)保守估计,企业每购买5万吨的指标,就要增加1千万元的生产成本,大型陶瓷企业每年或需在这方面支出4千万元费用。

 

 零碳窑 

全球第一条零碳工业窑炉投产

蒙娜丽莎集团关关难过关关过

每年为全省减少2亿吨碳排放

9月26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该示范量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在历经5个月的改造后成功量产,以100%纯氨作为燃料,直接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为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

此项目由佛山仙湖实验室、蒙娜丽莎集团、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安清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五方牵头组建的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完成,验证了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到大生产、连续性工业窑炉的可行性。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蒙娜丽莎克服重重困难自建自用30吨级示范储氨站,并从外地购买并运输氨气,且目前烧氨气的成本远在烧天然气之上。下一步,南海区计划打造1个万吨级的一级储氨母站并配备码头氨氢泊位,同时在全区7个镇街建设8座百吨级的二级分布式储氨子站点。这或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用氨成本。

据专家预测,若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佛山160条陶瓷板(砖)生产线,将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万吨/年;若应用于广东全省的电厂、陶瓷、建材等高温工业,按10%热值掺氨燃烧,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万吨/年,纯氨100%燃烧,可减少碳排放约2亿吨/年,减碳效果显著,有望助力广东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

谁落后谁退出,这种洗牌方式看似有些残酷,从长远来看对陶瓷企业乃至整个陶瓷行业的发展却是利大于弊。更残酷的现实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仅靠淘汰落后产能还远远不够。

陶瓷行业知名专家姚若晗曾在个人视频作品中提到,行业要想真正实现脱胎换骨,有效的不是行业协会的倡导和强制性标准的实行,而是企业由上至下的自发认知。

只要行业还有愿意“主动闯关”的陶瓷企业,哪怕以后“广东砖”会越来越少,“广东制造”依旧会越来越好。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