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作为高度依赖房地产的行业,中国建陶行业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走出粗放式发展阶段:不仅在绿色化、数智化、高端化转型等方面慢人一步,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在经营管理方面更是落后于不少行业,亟需向管理要效益。相信这是很多人对建陶行业的印象。
如今,一家建陶企业正在凭借卓越的管理实践打破这种印象。这家建陶企业便是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鹰牌陶瓷”),其母公司为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安新材”)。
建陶行业唯一“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2024年9月9日,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广东财经大学万赫、赵彬勋等四位老师撰写的案例——《做难而正确的事——天安新材以资源编排打通创新之路》入选其中。
据了解,“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是我国管理案例评选的最高奖项,参与院校和师生数量、投稿数量、覆盖企业数量均为全国同类评选活动之最,被誉为国内管理案例教学界的“奥斯卡”。自2010年起,该奖项评选每年举办一届。其评审流程、标准均与国际接轨,评选过程极为严格,获奖案例代表着国内管理案例的最高水平,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做难而正确的事——天安新材以资源编排打通创新之路》案例之所以在第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不仅仅因为天安新材在资源编排、战略转型、文化重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更在于这些实践为天安新材带来了显著成效。并购鹰牌陶瓷之后,天安新材通过一系列高效运营和精细化管理策略,成功实现了两家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为建陶行业打破当前下行困局并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案例也是建陶行业唯一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做难而正确的事
天安新材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奋斗史。1998年,其创始人吴启超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定的创新精神,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塑料工厂起步,不断突破传统业务边界,从传统塑料领域转向汽车内饰饰面材料赛道,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成功实现“换道超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并购鹰牌,从心出发构建生态闭环。
在成功转型为汽车内饰材料供应商后,天安新材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为了打破B端业务占比过大的桎梏,将优质产品直接推向终端消费者,吴启超将目光瞄准了家居硬装市场,把获取“流量入口”作为“换道”的关键环节。家居硬装的流量位于最前端,其中最大的市场就是瓷砖,因此收购一家建陶企业成为天安新材第三次“换道”的核心目标。
在众多潜在的收购目标中,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鹰牌陶瓷成为了天安新材的理想选择。尽管并购过程充满了质疑和挑战,但吴启超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他深知,鹰牌陶瓷在品牌和渠道上的稀缺价值,正是天安新材构建泛家居产业生态圈所亟需的。
并购完成后,天安新材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从“心”出发,以情感共鸣为纽带,推动两家企业的深度融合。吴启超带领团队重新梳理了各个业务板块,从构建泛家居产业生态圈的视角出发,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新的审视、组合和利用。通过多品牌多渠道多品类产品的共同打造,天安新材形成了“营销前台、赋能中台、支持后台”三维协同的组织架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与此同时,鹰牌陶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设计和销售端,提高了运营的灵活性和效率;依靠天安新材的技术资源,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优势。比如在打造差异化产品优势方面,天安新材将自主研发的产品EBPP膜应用于鹰牌陶瓷的全屋家居中,与地板、墙板、门等组合成丰富的产品线,具备了独特的环保和健康卖点。
二是融合创新,实现“1+1>2”协同效应。
天安新材与鹰牌陶瓷的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创新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在战略层面,两家企业共同实施了“陶瓷+大家居”双轨并行战略,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构建了囊括瓷砖、墙板、地板等新材的大家居产品体系,顺应了整装和大家居的市场趋势,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在渠道层面,天安新材通过鹰牌陶瓷的经销渠道,积极推进渠道下沉,扩大了销售网络的覆盖范围,还通过加强经销商培育和资源共享,构建了企业与经销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共赢发展。在服务层面,天安新材借鉴自身多年服务整体家装企业的经验,为鹰牌陶瓷打造了整体化、差异化的家装服务战略,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产品和业务层面,天安新材与鹰牌陶瓷共同研发了一系列主打“文化+健康”的创新产品,并携手推出了一些新的业务,如“中国瓷”、“京砖”和墙地专家、改造家、鹰牌生活等,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健康及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为自身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通过全方位的融合创新,天安新材与鹰牌陶瓷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共同推动了整个集团的快速发展。
2023年,天安新材实现营业收入约31.42亿元,同比增加1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4年前三季度,天安新材实现营收21.9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29.74万元,同比上升7.11%。
这正是天安新材坚定泛家居产业战略,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相互赋能、资源整合的产业链优势,不断拓展市场,推进渠道下沉,挖掘客户需求,同时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创始人的格局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
如果说一家企业的发展上限取决于老板的格局,那么吴启超的格局则深深影响着天安新材和鹰牌陶瓷。作为天安新材和鹰牌陶瓷这两家企业的董事长,其格局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利他思维与生态共赢。吴启超深谙“财散人聚”之道:1998年盘活台山塑料厂时,他让出10%股权激励管理层;天安新材上市前推行全员持股,90余名员工成为股东;并购鹰牌后,提出“开放、坦诚、公平、利他”的新企业文化,将经销商转化为利益共同体,2024年鹰牌“418”大会订货额突破7.61亿元,就生动地印证了这一模式的爆发力。
其二,技术信仰与长期主义。2008年—2012年,在天安新材的前身天安塑料营收和利润规模都还很小时,吴启超就毅然投入上亿元研发“车规级”内饰材料,历时四年打破外资垄断,成为日产、丰田核心供应商。在天安新材成功并购鹰牌后,技术信仰与长期主义的这一基因还在延续,仅仅是2024年前三季度就投入了研发费用7831万元。
其三,战略前瞻与资源编排。吴启超的布局始终超前行业半步:2010年切入汽车内饰,押注国产车崛起;2021年并购鹰牌,抢占整装赛道;2024年参与佛山隽业混改,构建“材料研发—设计—施工”全产业链。他还提出了“芯片—手机—鸿蒙”生态比喻:天安高分子是技术后台,鹰牌陶瓷与天汇建科是产品中台,天安集成是服务前台,三者协同实现“降维打击”。
鹰牌陶瓷已经走过5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建陶业从规模竞争到价值升维的蜕变。吴启超以“资源编排”重构产业逻辑,将天安新材的技术基因和自己的格局注入鹰牌陶瓷,引领鹰牌陶瓷实现了从“瓷砖制造商”到“健康人居服务商”的跨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通过不断探索,天安新材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路……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