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继《中陶三人行》直播栏目的特别栏目第Ⅰ季——《破卷谈》大获成功后,中国陶瓷网于2025年推出了特别栏目第Ⅱ季——《创新谈》。本栏目以“陶瓷行业思想盛宴·创新加油站”为定位,致力于“寻找创新之道,促进行业发展”。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破卷之道”。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创新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3月17日,中国陶瓷网《中陶三人行·创新谈》第2期特邀金意陶集团赋能中心品牌战略部部长郑岩做客直播间,与中国陶瓷网总经理/陶瓷行业战略营销策划人刘石、中国陶瓷网媒体中心总监/资深媒体人邹思进一起,以“陶企如何通过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为主题进行思想碰撞。
以下内容为此次直播的文字整理稿:
郑岩:我的理解,创新就是把旧的资源重新整合,进而产生新的价值。
刘石:其实创新这个词,最早来源于熊彼得。“创”意为创造、开创,即做过去前所未有的事情;“新”相对于“旧”,即举措和原来相比是革新的。所以创新的意思是,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形式,对旧的进行升级、改造或颠覆。经过一百多年的归纳总结,我们基本上达成了一些共识。
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意义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来说说创新的形式,它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维度。企业可以通过寻找未被满足需求,从提高客户体验的层面做创新,或者是跟着趋势做创新,例如装修风格流行趋势、国家政策趋势等。
邹思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作为动词时,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作为名词时,它的意思是“创造性或新意”。我个人认为,企业创新必须立足于两个点:一是不断发掘并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效率;但从企业的本质来看,企业创新归根结底还是得落脚于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需求进化的精准捕捉。创新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不同,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正如小霸王和步步高品牌创始人、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所说,“真正的创新必须是用户痛点的解药,而非创业者自嗨的装饰品”。此外,执行能力是创新最后的护城河,当创新进入深水区,比拼的就不再是点子本身,而是组织系统的精密程度。
郑岩:回顾金意陶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可以用“创新、国际化”这五个字来总结。金意陶在产品、工艺领域的创新成果,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寻求能结合差异化产品、且能落地的营销方式。
比如早期金意陶做的体育营销、娱乐营销,再到今天的设计师渠道项目、“心服务·质保卡”等,我们都是围绕创新、精细化、落地三大核心点。为此,金意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运营策略,其中便涵盖门店、渠道、市场、产品、服务五大核心要素。
邹思进:陶瓷行业营销端的创新还是有的,虽然可能谈不上颠覆式的创新,甚至有可能是从其他行业借鉴的,但是能融会贯通且为己所用,也是一种进步。例如过去终端促销活动的创新,包括明星签售、总裁签售、总部团购等等,还有引进3D云设计工具做效果图,也就是门店服务的创新,这些都算是创新的表现。
刘石:站在媒体的角度,陶瓷行业除了生产制造端以外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渠道的创新,例如平台合伙人模式、终端集合店;其次是战略的创新,聚焦细分品类或跨界大家居;再次是文化的创新,例如一些品牌致力于塑造企业文化;最后是营销的创新,AI+、新零售等等。不过在我看来,今天谈的新零售只能算转型,还不能算创新。
邹思进:首先,企业创新是需要积累的,陶瓷行业这几年没有颠覆式创新,可能仍然在积累之中,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其次,企业创新是需要成本的,既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还要允许失败;再者,企业创新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面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顺境和逆境,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当年,阿里巴巴和京东在电商领域都建立了强大的商业版图,看起来很难有企业能撼动他们的霸主地位,谁能想到拼多多能别出心裁,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道路?当年,微信在社交赛道堪称王者,而且早已推出了视频模式,但一直发展不起来,谁能想到抖音能独树一帜,依靠短视频和算法迅速崛起,不但在社交赛道和微信并驾齐驱,而且在电商领域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各领风骚。互联网行业如此,陶瓷行业其实也差不多。
郑岩:陶瓷行业能不能再出现颠覆式创新?这句话就像在问人类还会不会发生第四次工业革命。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你会发现科技革命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些东西甚至都想不到。
我觉得下一步陶瓷行业很有可能诞生颠覆式创新,这种颠覆性的改变是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们接触的东西变了,导致需求也变了,倒逼着企业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而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比我们预计的还要更快,关键在于企业有没有做好准备。
就拿我之前从事过的家电行业举例,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空调这类重服务的产品,根本不可能在线上销售;天猫一开始做的也是小家电,而京东却直接杀入白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市场,没想到才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网上的销售额就已经大得惊人。
刘石:正所谓不破不立,当一个行业进入下行期的时候,必然要从行业内部开始发生变革,而这个变革,往往是伴随着创新开始的。像行业现在的细分品类、规格花色、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创新变化,未来可能不是这样。
我发现有一个现象,陶瓷行业的体系化建设非常健全,从生产制造到产品研发,再到营销和销售,都非常健全并成体系化。很多品牌都喜欢这样四平八稳的发展模式,因为颠覆式创新一是找不到,二是可能要付出很大的试错成本,所以不敢轻易尝试。绝大部分陶企还是在缩量市场里寻找小突破,小创新,不敢做大突破,大创新。这种行为无所谓对错,只有适合。但未来,当行业竞争到一定阶段,我觉得会逼着大家做颠覆式创新。
刘石:说起金意陶,相信很多陶瓷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金意陶走出了一条极致创新+强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实际上,这正是金意陶人对掌舵者何乾何总常说的话“做陶瓷品牌,就要做领风者,成为领风企业”践行的结果。2024年,金意陶正式提出“不一样”战略。请问郑总,金意陶的“不一样”战略和创新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个战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郑岩:金意陶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在做差异化创新。有时候客户会问,为什么你们家卖得比别人贵?这时候我们要如何组织语言,简单明了地告诉客户我们的差异化,最终提炼出来就三个字——“不一样”。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服务......“不一样”可以说已经刻进金意陶的DNA里,我们给客户的承诺就是“贵一点,好很多”。
刘石:据我们了解,金意陶不仅旗帜鲜明地将创新纳入了企业战略,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主抓创新的部门——创新和知识产权部,这种组织创新在陶瓷行业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在“不一样”的战略下面,其实金意陶还有一个铁三角作为支撑,那就是差异化、创新和国际化,这是其他品牌无法模仿复制的。
郑岩:其实早在Chat GPT、open AI诞生之初,金意陶就已经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板块。我们有一个终端的销售平台叫接单神器,它是一个经过AI训练的、用于辅助终端销售的工具;同时我们还有首席信息技术官这样一个岗位,他的工作就是利用AI来推动生产端、管理端和运营端的一系列变革。
邹思进:我认为,AI时代已经来临,陶企和经销商是无法逃避的,必须去积极拥抱快速发展的AI时代,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知道自身的经营中底哪些环节是AI能够真正赋能的,不要因为过度焦虑产生动作变形。通过AI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这才是根本。
郑岩:没错,就像砖哥所说的,每当出现一个新的技术,人们就觉得它会改变一切,可能替代这个岗位、替代那个岗位。其实我认为与其过度焦虑,不如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根本。AI并不会马上替代所有岗位,我们要学习它、利用它,而不是觉得努力也没用,直接躺平。
郑岩:围绕设计师渠道这块,金意陶打造了一个KD511项目,全称叫KD511精英设计高才研究院。这个项目从成立至今差不多6年,邀请了众多的国内国际一线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艺术家和作家加入KD511的导师团队,例如大家熟悉的梁志天、孙华锋等等,让这些大咖为设计师学员做授课,而学员基本都是终端经销商合作得比较好的设计师。
除了KD511,金意陶还有很多的精品项目,例如插画、品红酒等的主题活动,最近我们还发起了“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的项目,将设计师们邀请到展厅,特邀顶级明星摄影团队为其拍摄形象照,以此增强品牌与设计师的粘性。有意思的是,这个活动不久前在总部展厅举办了一场,我也拍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照片,刚好就用在了这次直播的宣传海报上。
刘石:我认为陶企和经销商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内卷,如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的问题,当然放长远看,可能还涉及到品牌的提升。
邹思进:我觉得经销商跟陶企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大环境,行业处在下行期会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市场持续萎缩,产能的严重过剩;第二个是消费的多元化,消费者一方面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另外一个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是生产端,未来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产能,会率先淘汰落后产能,甚至还可能衍生出共享化的生产模式;第二是产品端,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未来细分赛道会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比如说一个品牌只生产某一类消费人群的产品;第三是销售端,下一步线上引流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这两年的新媒体,未来的AI,都会渗透进销售环节;第四是服务端,设计应用、成品交付的服务升级已经成为趋势,经销商必须向服务商转型。
郑岩:整个瓷砖市场的需求在下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觉得下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肯定会稳下来,稳下来的时候大家都有机会。尤其是当下各种新兴行业蓬勃发展,意味着中国的高收入阶层会发生新一轮的洗牌,有的人可能在30岁左右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高收入群体将会越来越年轻化,要怎么研究这些用户的需求,从各个维度进行创新,这就是我们破局的机会点。
刘石:是的,虽然口罩那几年全社会弥漫着一种低迷的情绪,很多人都猜测我们会不会像日本的平成年代一样,进入经济低迷的30年。但是自开年以来,可以看到影视行业的文化输出、Deep seek的横空出世,国家提出“好房子”,推行国补政策,一切都还是充满希望的,正所谓信心比黄金重要。
郑岩: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刘石:陶瓷企业唯有依靠创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才能穿越低迷的下行周期,在缩量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邹思进:让陶企的创新从内部的实验室走向用户的生活场景,才是陶瓷行业穿越周期的真正答案。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